Yizhou L's profileDingzhou Li's profile

Mess: 印象记录

设计:Yizhou LI   
著文:Dingzhou LI    
内容摘引:邓贤 著《中国知青梦》


秩序下的散乱

「知青是一群人的标签,一群人各有自己的活法。如果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文革十年是为了追求某种部分当权者迫切需要的、强加在百姓身上的意识形态,那么每一位知青个体,作为自然人就只能让自由人文主义堙没在社会自由主义的牢笼里。牢笼,即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强目的性是与绝大部分青年人个人及家庭所需站在对立面的,从后世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一场失败的集体运动,在其它国家看来只是在做国人一贯擅长的内耗,幸而未像发动一场动机邪恶猥琐而又一败涂地的侵略战争一样伤及到他国人民或政体的实际利益。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文革以及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中国人自身理应负有更大的责任;即便文革再过去几十年,亲历者统统不在人世了,也应有一个反思的表现,以给未来更多的选择。

一种唯一且恒定的社会秩序若是违背个人自由主张,则需要通过冠以更华美之桂冠——民族主义。 把个人与国家机器紧密联系在一起,告知百姓个人的苦难即是国家机器的燃油来源,这是很可悲的。当权者废除法制拥立儒术,设置“不忠不义不孝”等道德标准,这很好地控制了野蛮而愚蠢的人民,也很好地规避改朝换代后前朝律法被废止而全魔乱舞之乱象,而这样“大圣人”才有的忧虑正是来自借助天权与文权紧密控制人民的少撮精英分子。文革与上山下乡运动的发起能像骨牌一样被推动并对个体造成实际影响,也拜根植于大众心中的神奇道德指南所赐,可怜个体的基本需求将会受其牵制、碰撞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是谓之秩序下的散乱。若有一日当权者,或利益既得之精英团体,不再持之以恒地“甘”为圣人施以愚民政策,则中国有望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得以崛起。」

——  Dingzhou LI
「如果说我们总把那些受上山下乡运动影响的青年人叫做知青,就像我们把“人”称作“国民”,然后动辄以知青的大牌子去标价每个个体,那显然就是在无限放大那个时代的影响力,而贬低个体人的重要性。这只会让现在未亲历那个时代的人觉得人性的扭曲全然取决于某场运动,即运动和人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时代是当权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这个逻辑就很荒谬,也丢了给人共情的机会。」
这仅是一个让我宣泄对这群人和那个时代的感情的寄托,记录我对最近所读之物,所遇之人的印象。
「对于这些运动,未亲历者如当下一众年轻人,都或多或少把当事人脸谱化、群组化。这时候一些悲情的,甚至惊悚的故事能起到添油加醋的效果,让年轻人对那个年代有一个非黑即白的认识(请勿误读),把那几年抬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神化它的影响力。除却不知不觉者,这或许是一些好事看客在余震未平下的矫枉过正。」
从上海小囡,到上海知青;
从上海知青,到安徽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西 / 内蒙 / 贵州和云南的国企青年职工。
人物页的背景图形参考了中国地图,以上海向外辐射至皖赣黑吉蒙贵云,并以直线相连,表达一种有秩序的分散,即设计语言。

最近有幸能与不少京沪知青沟通交流,这些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知青对自己的青年时期的遭遇普遍表示愤慨与惋惜。用一位知青的话来说,那个时代将年轻人有秩序地打散,给他们灌输一种狭隘的,片面的,非黑即白的道德观。作为九零后,我们尝试理解黑白的客观存在以及其之间的过渡地带,并施以像素化,以代表个体精神之多样性,也彰显特定时代下的飘零感。这种 秩序下的散乱与黑白之间 成为了这个作品的设计语言,运用在了设计风格与导航方式中。
Mess: 印象记录
Published:

Project Made For

Mess: 印象记录

Mess: 一个印象的记录

Published: